好成績源于好方法,你家孩子都做到了嗎
學習是每個學生尤其是初高中學生最最重要的事情。課程難度大、講課進度快、學習強度高、考試難度大、試題越來越活,是目前初高中學習的主要特點。很多初高中學生學的很累、做了很多題、補了很多課,但是就是成績不理想。究其原因,主要還是很多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得當、學習方法低效,方法錯了、成績自然很難提升,這就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煩心理,甚至出現厭學、不上學、抑郁等嚴重問題。
沒有誰可以隨隨便便成功,做任何事都是有方法的,學習自然也是有方法的,在此,列出幾個初高中學生必須掌握的學習方法,希望學生和家長認真閱讀,對照分析一下,如果還有哪些沒做到,就一定要盡快找原因、盡快做調整。
1.課前預習
學生是學習的主體,教師只是引路人,學習中的大量問題還是需要靠學生自己解決。提前做課前預習,研究新知識的重點、疑難,是非常好的學習方法。尤其是,對于數學、物理等學習較困難、上課經常聽不懂的學生,就更要做課前預習,這樣可以知道馬上要講的課哪些是自己不太理解的,哪些是難點、重點,這樣就能讓自己掌握聽課的主動權,聽課會更有針對性。這也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,提高學習和聽課效率的重要方法。
2.專心聽講
有不少同學學習成績不理想,一個主要原因是上課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課,精力分散到學習之外的事情,或者一味忙著記筆記、沒有跟上老師講課思路,這就很難真正理解課程重點、解題思路,自然也很難考試拿高分。
課堂學習可以說是學生獲得知識的最大源頭,所以專心上課相當重要!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,專心聽教師講課,認真聽同學發言,抓住老師講課的重點、難點、解題思路、推導邏輯。學生一定要明白,筆記不是重點、真正的重點一定是聽懂課。
3積極思考、善于提問
學問、學問,學習就要開口問。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思考的過程,絕不是一味聽老師講、被動往腦袋里灌知識的過程。一節課上完,如果能深入思考、想清楚這些問題的學生,成績一定不會低:這節課的知識邏輯是什么、這個定律在什么情況下不成立、實驗現象背后的原理是什么、這個題和昨天做的題題型、公式有什么不同等等,這些問題經過自己的深入思考、加工,就非常容易把各章節的知識框架、知識邏輯搞清楚。
此外,在學習過程中任何學生都會遇到不少自己沒想清楚的問題,這時候一定要盡快找老師、同學,把問題盡快解決掉。學習上絕不能不懂裝懂,否則一定會最終害自己。思考、提問的過程,也是梳理思路、發現薄弱環節的過程,尤其是提出新思路、新想法的學生一定是學習能力最強的學生,也是非常有創新精神的學生。
4.獨立寫作業
做作業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,而不是為了交差、應付老師、應付家長。有的學生寫作業態度不端正,作業寫的馬馬虎虎、不求甚解,更有的直接拍照搜題、直接查答案,或者直接抄同學答案,這樣做作業毫無意義的。要想學習成績高,寫作業必須認真、詳細審題,遇到不會做的題也要深入思考是哪些知識點自己沒搞懂,然后再看書、看答案,深入思考總結這類題型的解題思路、邏輯和關鍵點。
此外,也要提醒學生和家長,寫作業一定要注意不是啥作業都應該寫、一定要學會取舍,重點挑自己不太熟練、模棱兩可的作業寫。如果有的作業你已經熟練掌握了、再寫也屬于浪費時間,有些作業很難、一點思路都沒有、看答案都理解不了,你花多少時間做也沒意義。
5.及時復習
復習是消化所學知識、加深知識理解和記憶,也是對知識進行再加工、歸納整理,把零碎知識進行系統化、條理化的過程。復習的目的是達到學會的東西不忘、舉一反三、熟練掌握的重要途徑。
很多同學都知道復習很重要,但是卻不知道復習的及時性、時間點也非常重要。如果沒有按照復習記憶曲線規律,及時復習、多次復習,很多知識都會隨時時間忘了的。在日常給學生做學習方法咨詢指導時,我們看到很多學生的復習時間安排、復習次數是存在很大問題的。今天講課學會的新知識、弄懂的新題、背誦的新單詞等3-4天或更長時間才復習,更有的學生更是不考試不復習,考試前臨陣磨槍復習一下,這樣復習的效率是很低的,這樣很難把知識真正記牢,考試總感覺有些題以前做過、但就是做不出來,這樣考不出高分也是必然的。
6.整理錯題
很多學生喜歡搞題海戰術,一味盲目做題,但不注重整理錯題,或者雖然是整理錯題了但方法根本不對,整理和沒整理沒什么差別。例如,在給學生做學習方法咨詢時,我們看到很多學生說自己平時不整理錯題只是周末安排時間整理,這樣整理錯題時間不對;當然還有的同學是把錯題依次寫到錯題本上,沒有把同類型錯題分類、更沒有歸納總結......,這類整理錯題的方法都是非常低效的。
真正會學習、學習效率高的學生,基本上都是錯題整理高手。他們一定很注重整理錯題、研究分析錯題,把同類型錯題放在一起深入思考這類題型為什么錯了、錯哪了、正確的解題思路是什么、答題給分點在哪……。他們都善于認真推敲、反復琢磨,總體題型和解題思路、推理過程,這類學生在考試時遇到新題型、難題也比較容易找到答題思路,搞定難題、拿到高分。
7.和同學討論、講題
很多學生學習的時候只動手、動腦,但不喜歡動嘴,不喜歡說、不愿意和同學交流、討論。其實,最高效的學習方法就是和同學討論、給別人講題,如果能把一道題清晰給同學、家長講出來,那么這些知識點一定是學明白了。如果在和同學交流討論、講題的過程中,講不下去了、或者說錯了,也能知道自己是哪些知識、細節沒搞清楚,能準確發現自己的知識薄弱點。然后再把這些薄弱知識點補上,知識就能扎實搞懂了。
學生和家長一定要明白,講題的過程是從自己大腦中提取所學知識、解答問題,以及思路清晰的表達過程,這是最主動學習的過程,比被動聽講、被動往腦袋里塞東西的過程要高效得多。